新冠疫情發生以來,兒科護理學教研室老師們嚴格按照學校、學院各級要求,踏實做好學生教育管理工作,用實際行動踐行“立德樹人”的初心使命。
一、做好教學“強輔助”,確保網絡課程順利開展
新學期伊始,受新冠疫情影響,所有學生延遲返校,開展線上學習。選課、補考、重修、沒帶電腦回家,因居住地偏遠家中沒有網絡或信號不好,因所在地區和重慶有時差,網絡教學平臺登錄人數太多,系統崩潰卡頓等多種教學相關情況困擾著學生。為了不挫傷學生上網課的積極性,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,老師課前摸清了學生上網課的困難情況,做好師生溝通協調。課中關注學生考勤,登陸時長,查看播課視頻個數等數據,及時回復及記錄學生線上學習遇到的問題并反饋給授課老師,切實保障學生學習有質量,在狀態。
二、以高標準將線上課程常態化
教研室教師、教管部門結合兒科護理學一流專業建設標準,聽取師生意見建議,及時整改目前線上教學存在問題,規范教學資源,將線上教學形成教學信息化時代的一種常態,學習采用眾多MOOC教學方式,不斷改進,教學方式不拘泥錄播和直播,在教學信息化時代,繼續保持兒科護理學教學質量,打造兒科護理學“精品課程”。同時,教學管理、會務形式等也運用在線平臺,提高管理服務效率。
三、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
為提高課程趣味性,使線上教學更加直觀和重點突出,吳利平老師嘗試制作性早熟“促性腺釋放激素激發試驗”MOOC,以師生對話引入問題及啟發學生思考;在兒童糖尿病部分,設計“唐七七”小朋友動畫短片,以角色故事引入兒童糖尿病課程,促進同學們對兒童糖尿病的認識及興趣。

圖1 性早熟促性腺激素激發試驗MOOC教學短片

圖2 兒童糖尿病“唐七七”小朋友故事短片
四、線上課程運行數據總結
《兒科護理學》線上課程運行數據(截止2020年4月10日17:00) |
開課情況 |
開課平臺分布 |
學習人數 |
線上互動 |
應開 |
實開 |
超星 |
Zoom |
虛擬 仿真 |
應學習 |
實際學習 |
作業 |
討論 |
Zoom 互動 |
班級討論 |
虛擬 仿真 |
1門/64次 |
1門/64次 |
1門 /64次 |
1門/20次 |
1門 /4次 |
615 |
615 |
64次 |
近 9000次 |
2000 余次 |
6000余次 |
700余次 |
“時代的一?;?,落在個人頭上,就是一座山”。戰“疫”時期,風月同天,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。將個人的貢獻與微光,凝聚成大愛與力量;讓個人頭上的山變成一群人的山,一起攜手推翻、共同奮力抵抗。堅信戰“疫”必勝,溫暖與陽光終將到來。
兒科護理學教研室